南山区
南山区地处深圳西南部,与香港隔海相望、一桥相连,面积约185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南山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自然禀赋独特,三面环海,坐拥深圳湾、前海湾,绿化覆盖率超55%,形成了绿脉相通、绿廊环绕、公园棋布的绿色生态格局。
南山经济发展动能强劲,2023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566亿元,在全国区(县)中排名第二,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南山企业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中获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27项,12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扎实推主体超59万家,诞生了华为、平安、招商、腾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兴、大疆等一批领军企业,在库“四上”企业超1万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11家,平均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1家上市企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南山创新创业活跃,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双创”发展两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5件,为全市4倍、全省13倍、全国23倍,“国高”企业超5000家。
福田区
福田区位于深圳市中轴线南部,总面积78.66平方公里,占深圳市总面积的4%左右。坐拥市民中心、莲花山、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深圳地标名片。福田区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区县前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5700亿元。地均GDP、地均税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多年稳居深圳第一。全市唯一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区),获评2023赛迪中国“百强区”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一。
围绕“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目标愿景,协同推进“首善发展”“首善治理”“首善文明”“首善民生”“首善环境”,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突出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瞄准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三大定位”,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
龙华区
龙华区全区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下辖观湖、民治、龙华、大浪、福城、观澜6个街道,全区户籍人口62万,常住人口254万。
龙华区区位交通优越,毗邻六区一市,拥有深圳北站这一粤港澳大湾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创新动力澎湃,龙华区拥有1886家规上工业企业、33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上市公司、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省级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景区观澜湖度假区、深圳八景之一“阳台叠翠”等;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义务教育学位总量22万座,区人民医院、中心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
经济产业基础雄厚。截至2023年11月,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534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209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破千亿大关,增速全市第二;龙华区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3位;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列“赛迪中国百强区”第23位;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40位,上升幅度全国之最;布局了华为、富士康、迈瑞医疗等世界级产业巨头和万亿级制造产业集群。
龙华区将全力加速“五个区”建设、全域推进数字化发展、全面促进人城产融合,高水平建设中轴新城,高质量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高水平建设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龙华实践。
龙岗区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邻坪山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西接龙华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辖区总面积388.21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111个社区,实有人口468.75万人。龙岗区位于深莞惠城市圈几何中心,是深圳辐射粤东粤北地区的"桥头堡",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引领作用的重要支撑点。
龙岗区是深圳市的工业大区和产业强区。近年来,龙岗区GDP总量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大关,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3亿元,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区。
龙岗区正围绕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
龙岗正在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东部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承载区以及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
龙岗创新动能强劲,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042件,占全市40%,全社会研发投入693.11亿元占GDP比重达14.56%,均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279亿元,连续六年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并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前十、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百强榜第二。
宝安区
宝安区位于深圳西部“湾区入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等多项重大战略交汇的前沿核心地带,行政区面积396.6平方公里。
2023年,宝安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预计突破5200亿元,同比增长8.7%,比全市高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年在六个大区中排名第一,十大行业全部正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市。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未来,宝安将以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为目标,建立更高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型创新发展框架,打造一个“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一个支撑深圳发挥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参与“黄金内湾”建设、引领湾区协同发展的“超级主战场”。
坪山区
坪山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毗邻惠州,2017年挂牌成立行政区。辖区面积约168平方公里,2022年末,户籍人口15.95万,常住人口60.9万,下辖6个街道、23个社区。
坪山区是全市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东江纵队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深圳市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超45%,是深圳东部生态本底优良、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城区,同时也是深圳的高新区核心园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坪山已成为深圳东部一座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城,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19家,拥有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四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芯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均位于全球产业主赛道,集聚了比亚迪、赛诺菲巴斯德、中芯国际、荣耀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业发展动能强劲。
深圳东部中心城区、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坪山区积极承接全市“20+8”产业集群规划中的“9+2”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涌现,打造东部区域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及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
罗湖区
罗湖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深圳经济特区中部,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是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和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也是港人来深工作生活的首选地。辖区总面积78.7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6.0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64.6%。罗湖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为支柱产业,是传统的金融强区、商贸大区和商业旺区,金融业总资产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当前,罗湖区正突出“聚焦”“聚集”两大关键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金融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战新产业“新引擎”,以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形态,构建有产业链影响力和价值链控制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创建“三力三区”(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新篇章。
光明区
光明区是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辖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5万人,下辖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6个街道。
光明区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集中布局了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引进了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批前沿交叉平台,拥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研究型高校,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光明区形成了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等“8+5”产业集群,集聚了联想、华星光电、正威、普联、贝特瑞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23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1089.71亿元,增长15.7%;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总量、全社会研发投入破千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71亿元。
光明对外交通便捷。高速北连东莞市,南接福田区、南山区,距深圳中心区、宝安国际机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仅30分钟车程;地铁6号线串联宝安、光明、龙华、福田等区,6号线支线将与东莞市轨道交通衔接,13号线北延段将经光明直达东莞市松山湖;广深港客专与赣深客专、深莞增城际(规划中)途经光明,在光明城站乘坐高铁30分钟可达广州、香港。
光明生态环境优美。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光明始终坚持蓝绿本底,突出山水优势,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茅洲河碧道等重大项目全面铺开,279个公园星罗棋布,河流生态持续优化,正着力打造田园风光与现代都市深度融合的高质量、高颜值城区。
大鹏新区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陆域面积287平方公里,海域规划面积1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5公里,占全市1/2,拥有深圳全市50个沙滩中的48个,森林覆盖率77.35%,常住人口20万。大鹏新区是深圳的“文化之根”“生态基石”,拥有7000多年的咸头岭遗址,600多年的大鹏所城和80多年的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先后摘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国际暗夜社区等生态名片。
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大鹏新区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使命任务,国家基因库、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乐高乐园、轨道32号线等一批重大载体、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区,特别是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市唯一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重点片区,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同时,大鹏新区积极对接深圳市“20+8”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大健康、生物医药、海洋和旅游“4+1”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围绕比亚迪、中广核、LNG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在大健康产业方面,集中招引医美抗衰、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医美设备、精准营养等领域。在生物医药方面,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医药制造、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在海洋产业方面,依托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谋划布局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种业等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加快招引主题乐园、文化休闲、会议度假、山海探索、海上活动、康养医美等产业。
盐田区
盐田区位于深圳东部,辖区面积74.75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与香港水陆相连,森林覆盖率约64%,空气优良率达98.9%,拥有粤港澳大湾区首屈一指的好山好水好环境,有东部华侨城、中国最美的海岸之一的大小梅沙、中英街等核心旅游资源,是一座风光秀美的生态绿城、旅游名城,更是一座商机无限的产业新城。
盐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1404万标箱。拥有三大深港合作战略平台之一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盐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开放合作大平台,战略地位突出。
盐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健康、现代时尚、低空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加快布局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船舶租赁等新业态,全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动能充沛。
盐田区正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全力打造“深港合作范例、产业创新热土、民生幸福样板”,朝着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方向阔步前行。
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近年崛起的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支点。陆域面积460.4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02.03平方公里,海岸线69.8公里,拥有一湾、一屏、三山、三河、九廊,集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温泉全要素资源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深圳全面纳管5年以来,深汕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38.95亿元增长至2023年124.5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018年66.74亿元增长至2023年354.98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实际管理人口从揭牌前的6万人增长至13.76万人,拥有商事主体超1万家。
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Copyright © 2019-2025 深圳市猎英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4337237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5418号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工业园路1号1栋凯豪达大厦1209 / EMAIL:hr@lieying1001.com